5项举措破解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瓶颈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12-07 浏览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根基。“十一五”以来,我国形成了多层次、多途径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工作格局。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超过4万人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但同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仍存障碍、开发投入还显不足等瓶颈问题也进一步凸显。

  按照《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面部署人才工作,重点推进5项举措破解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瓶颈。

  问题凸显

  总部位于广州市的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目前已与国内外数百家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联系,并在北京、上海等地都设有分公司。公司总经理胡杰常常要为“人手不够”的问题头疼。他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不缺申请专利的客户,而是缺乏合格的专利代理人,适应不了专利申请委托业务快速发展的形势。”

  比亚迪公司知识产权高级经理赵杰也在为优秀的知识产权人才缺位烦恼。赵杰表示,市场上很难招聘到合格的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企业自己慢慢培养,效率低代价高。另一位东莞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由于缺乏评价体系,企业无从得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人才的水平高低。一旦上当受骗,企业的研发成果得不到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突破瓶颈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破解上述瓶颈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近年来,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经验。其中,湖南省出台了知识产权人才的十年规划,累计投入培养经费2000多万元;广东省制定实施了“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江苏省每年设立500万元的知识产权培训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重点推进5项举措破解瓶颈。

  在发展人才数量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快建设五类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和实施三大知识产权重点人才工程。在提升人才质量方面,将组织实施知识产权重点人才培养六大计划,大力提升我国相关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加大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建立共同推进、资源共享的良性互动平台,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我国还将建立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总结推广上海、湖南、深圳等地方已有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专利工程师职称评价体系,恢复开展专利代理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最后,在整合人才资源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通过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库与人才信息网络平台,汇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信息,进一步整合利用知识产权人才资源。按照知识产权人才库工作总体目标,全国将建立专家库、百名高层次人才库、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库三级人才体系组成人才库。

  事业发展,人才先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从战略高度谋划知识产权人才的发展,必将破解瓶颈,不断开创知识产权人才工作新局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