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策略发展江苏服务经济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6-10 浏览

  昨日,由省社科院主办的“江苏加快发展服务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研讨会上,专家对我省服务业的现状作出了客观的判断,并在服务业未来的发展上提出四大策略。

  “2010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9%,离理论界认为的服务经济门槛50%,还有一段征程。” 研讨会上省社科院公布的2011年重点课题之一《关于加快形成我省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问题研究》中,将我省与上海、浙江、山东、广东进行了比较,不论是服务业整体还是生产性服务业,江苏在五省市中仅名列第四,略好于山东,与其他服务业发达省份差距显著,并且在大部分细分行业中也少有绝对优势。

  “目前江苏服务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与慢,而是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业垄断与过度竞争同在,智力型、科技型行业薄弱,服务产品的过剩与短缺并存。”专家指出:目前,虽然江苏服务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改善、效益明显提高、集聚格局形成、服务外包兴起的发展特征,但总体规模依然偏小,高端服务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外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本土化存在矛盾,这些恰恰是江苏服务业发展还没绕开的“瓶颈”和“不足”。

  对此,专家围绕“加快形成江苏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关键问题,提出当前江苏发展服务经济的主要策略以及实现策略的途径。

  首先是“联动发展”策略。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以城市化助推服务经济,以生活性服务业拉动内需。鼓励产业的竞争重点从“产品与技术”向“应用与服务”转变,产业的发展战略从“产品为主导”向“客户为主导”转变。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流通等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

  其次是“优化布局”策略。遵循服务业的区位指向进行空间布局,根据服务业的行业特点和江苏的地区差异,统筹规划,既避免重复建设、冷热不均,又防止竞争过度、浪费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与空间组织程度,从而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的网络化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目前,江苏的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具有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服务外包等7种形态,今后应继续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协调、形态新颖、功能完备的服务业集聚区。”专家建言。

  “当前江苏服务业正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演化的阶段,为了加快形成江苏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包容性增长,江苏在服务经济发展阶段上必须有所跨越。”因此,专家提出发展我省服务业的“创新驱动”策略。我省服务经济的未来发展要更加注重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智力资源等高级要素的投入。消除服务经济的体制障碍,构建“市场导向、强化竞争,合理分类、差别管理,中央主导、地方配合、协会推动,界定范围、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利用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服务业的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

  另外,是实施“外向扩张”策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通过收购兼并、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等多种方式,引导外资投向高层次、知识型的现代服务业,借助外资的技术扩散效应、竞争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等外溢效应,提高江苏服务业的竞争力。专家认为,江苏应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业,充分挖掘全省近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潜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建立和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吸引外资企业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投资中心等职能性总部,建设“世界办公室”。

  本报记者 王芳

  作者:王芳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