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替工人说话,党政在为工人办事”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6-16 浏览

    2002年7月3日,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部分省以上劳模生活困难等问题,明确了省以上劳模的基本医疗保险、荣誉津贴、就业和住房保障等政策。

    首次联席会议成功召开,社会各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少职工和劳模写信给省总工会或打电话,说他们通过联席会议看到了“工会在替工人说话,党政在为工人办事”;一些企业称赞联席会议办事效率高,解决了“一些企业反映多年,部门之间长期扯皮”的问题;一位从事工运研究的学者评价说,江苏召开的联席会议在理顺工会与政府关系上破了题。

    从2002年开始,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已连续9年召开联席会议,就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实践证明,坚持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既开辟了一条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渠道,又为工会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提供了有效途径。

    翻阅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纪要,每年都有一个主议题,每年都能解决职工关心的一二个实际问题:2003年,联席会议研究加大城镇特困职工帮扶力度,商定在全省进一步建立完善特困职工扶贫帮困救助五大机制;2004年,联席会议研究加强企业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治,全省职工的生产条件因此得以改善,安全健康得到更好保护;2005年,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实现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夯实了制度基石;2006年,联席会议研究在全省职工中广泛开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劳动竞赛活动,为职工群众在建设美好江苏中展才华、长本领搭建了广阔平台;2007年,联席会议研究加强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设,省财政决定每年安排520万元作为困难职工援助中心的帮扶资金……一次次联席会议都达成了共识,制定了相关文件措施,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联席会议,还凸显了工会的特殊作用。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工会往往能先一步敏锐察觉、掌握与职工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和问题。2005年,省总工会在调查中发现,我省少数市县职工工资标准比较低,企业发展了,而工人的工资却没有增加,随之将工资集体协商列入联席会议的主题,随后在全国率先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省前几年提出走新型工业化路子,提高职工技术素质问题亟待解决,2006年的第5次联席会议提出整合现有社会培训资源、加大职教投入、改进技能评定等工作,为全省职工提升素质、晋升职称打开了通道。在省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各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区)也都建立了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9年的联席会议制度,是我省党政关心、重视、支持工会工作的生动体现。2005年和2009年,省委两次召开全省工会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专门文件,对各级党委重视、加强工会工作提出要求。据介绍,2005年以来,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支持工会开展工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13件政策性文件,为工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提供了政策保障。在省总工会积极参与下,从2002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制订颁布《工会法实施办法》、《劳动合同条例》、《工资支付条例》、《集体合同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一办法六条例”,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