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谋求融入全球研发分工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7-15 浏览

  本报讯 (记者张晔 实习生汝月)在全省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7月11日,江苏省、市、县三级科技部门以及高等院校、国家级高新区的当家人齐聚南京,进一步明确思路、凝聚智慧,积极谋划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新思路,找准着力点推动江苏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在会上指出,过去,江苏更多的是依靠引进推动发展,走的是发挥“比较优势”的“后发之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上。尽管制造业规模占了全球的1.5%,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尽管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附加值较低;尽管培育了一大批综合实力领先的骨干企业,但还没有一个打得响的国际知名品牌。因此,必须摆脱“高端产业、低端环节”,从参与全球生产分工向融入全球研发分工提升,依靠创新走富有“竞争优势”的“先发之路”。同时,江苏人均资源全国最少,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全国最重,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正逐步衰减,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学习模仿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徐南平提出,江苏科技部门要在大局中找准定位,确立高端化的目标、全球化的视野、市场化的手段。高端化的取向是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端化;是投入产出比高、附加值高、增长速度高的高端化,是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化,最终实现的是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高端化;世界的眼光是指,江苏的科技工作要学会用先进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先进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先进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更多地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市场化的手段是指,把高校、把企业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倡导“先找市场、再找市长”,让市场评判科技成果的价值、让市场检验自主创新的成效,把科技工作从项目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政策机制的突破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制度、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的工作抓手,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到2015年,力争全省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据悉,“十一五”期间,江苏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省率先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面向“十二五”,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将创新驱动上升为核心战略,并把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作为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举措。在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全省科技系统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