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体现,文化人才是精神创造的主体。建设文化强国,创作优秀文化作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促进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的持续蓬勃,离不开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文化人才有着多样的面向与各异的性格,不存在一个判定文化人才的统一标准。尊重文化人才,要在专业上信任文化人才,充分肯定文化人才创造的智力成果,更应认识到人的丰富性,重视人的不同特质,鼓励人们的创新。
优秀的文化作品孕育于包容和宽容的环境中,为人才的涌现提供广阔开放的平台,允许个性的发扬与特质的彰显鼓励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成就每一个个体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创造,这是重大课题。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人才来说,“高处”就是干事的环境,成才的土壤,事实证明,哪里的体制活、环境优,哪里就是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哪里的环境好、土壤良,哪里就是干事成才的“沃土”,人才就能“落地生根”,大展拳脚。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才往往代表社会中坚,人才在许多基础领域所具有的示范、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人才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他们在知识领域所达到的水平,高端人才、稀缺人才、核心人才更是因为不可复制、无可替代而备受推崇,人类发展在知识的不断求取和超越中实现,人才不断涌现,高端人才、核心人才辈出,无疑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知识创造水平。
人才还在社会其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社会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党对于干部任免的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上,人才的品质、道德水平完全可以推及至更广的人才选拔范围。一个人知识水平不行,难称人才,一个人品行不良,知识水平再高,恐也难言人才,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是包含了人才在其他维度上的重要性、丰富性。
文化繁荣,人才为先。主动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让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让他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复兴大业,人才为本。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家的各项事业,城市的各项事业,无不需要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使人才真正成为强国、强市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