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近日上午,在铜梁县福果镇团实村八社的山坡上,一位40几岁的男子正在放牧一大群黄牛。知情人介绍,放牛的人叫张明文,曾是一家煤矿的总工程师,前年才放弃职位和高薪回乡当牛倌。 点击浏览
瞄准林下养殖肉牛 点击浏览
创业之前,张明文一直是在外地一家煤矿的总工程师,拿着高薪。但煤矿在安全工作方面特有的巨大压力,让张明文的神经一直紧绷着难以放松。
2009年,张明文回家探亲,发现村民大多外出打工,山上杂草丛生、密不透风。“这样的山坡是放养肉牛的天然草场。”他一下萌发了回家养牛的想法。没多久,张明文便辞职返乡创业。其间,他先后到山东、内蒙古等地学习了养牛技术。
2009年10月,首批60头小牛崽住进牛棚里。
然而,踌躇满志的张明文很快便受到了严重打击:小牛犊买来1个多月后就进入冬天,气温迅速下降。而牛棚是敞开的,冬天还没过完,一大半小牛犊都冻死了,存活下来的仅有11头。生性不服输的他经过总结,了解到最适合幼牛生长的温度是15-19℃,于是马上将牛棚改造成封闭式。在张明文的精心呵护下,后来添买的小牛犊全部存活了下来。
“现在这批放养的66头肉牛,每头都有300多公斤。到年底,牛儿长到700至800公斤时,就可以上市了。”张明文高兴地说。
放牛成了养生之道
前不久,首批出栏的11头肉牛,出售价格是圈养牛的两倍。
张明文介绍,放养的牛虽然要养一年才能育肥出售,但因为运动量大、吃天然的草,肉质更好,所以每公斤能卖到30元;而且放养牛的草料几乎不需要购买,大幅降低了成本。
如今只要是晴天,张明文都亲自引着牛群到周边的山坡上吃草,时间是早上8点多到下午4点多,最远甚至走到了10公里外的坡上。
“现在心情很好、没得压力,每天走路锻炼身体,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身体也好多了。”张明文很欣慰。
谈到销路,张明文成竹在胸:“根本不成问题,现在都是网上联系客户,第一批11头牛就是在网上找到客户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