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解决职业问题两步走
辛苦工作了一年,是不是应该盘点一下自己的得失?公司春节放假有长有短,但是终归能够伸伸懒腰喘口气,是不是想到放假就会疲倦感袭来?如何摆脱年前的职业疲倦感,再找回职业的目标?工作没有新意,薪资没有大幅提升,跳槽的想法和过年的喜气纠缠在一起,是种怪怪的味道。能不能在节后顺利跳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平台,那么年前又该怎么做?
首先,从心态上彻底激活自己
可锐案例一:
A君有跳槽的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他在公司进入第九年头时,想换一个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A君静下心来想想,好像又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到底换还是不换呢?如果换的话到底换什么工作呢?三十一岁的年纪还能不能轻易就跟着感觉走?他需要考虑更多实际的问题。
A君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名牌专业——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这个在20世纪末红得发紫的专业使得A君迅速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一家出版印刷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报业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新人新岗位新挑战,A君满怀信心,努力工作,希望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慢慢的,A君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产品经理,职位的提升、公众演讲时听众专著的神情、帮别人解决难题时的喜悦都让A君感到内心的满足。
但好景不长,A君对现在的职位越来越失望,简单重复的包装、推广、介绍,毫无生气的工作环境以及爱在生活琐事上斤斤计较的上司,都让他感到疲倦和厌烦。他发现自己变了,上办公室成了“不得不”。以前凡事以工作为第一,但现在工作在他心中的份量发生了微妙但又是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切,相反,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以前A君是个做事非常有效率的人,但最近A君发现自己很懈怠,什么事都不愿意做,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也往往拖到最后才能完成。
类似A君这种处于年终职业倦怠期的不占少数,他们产生此类的工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以下三种:
从个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的工作来达到目标。但有的时候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是自我要求过高,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体验挫折。此外,还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使职业人对工作产生厌倦。
从环境因素看,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因此这类职业的工作者也就成了“高危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闷闷不乐。还有一些人,他们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觉得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时间地从事一项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会导致兴趣枯竭。
从职业竞争力角度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也是使得职业人加快进入职业倦怠期的原因之一。职场就像是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雷区,长年身处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
从职业角色感看,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等,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责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条件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再次,从方法上超前别人半步
可锐案例二:
B君原来就职于软件研发企业,从基本的程序员做起,一直做到技术主管,负责新项目设计与运作。他工作出色,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尊重。但是,B君的直属上司,即研发部经理,是一位资深的行业专业人士和管理者,具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和市场开发能力。B君虽自认为专业学识深厚,一时也难以突破领导的成绩。所以,短时间内难以晋升,他的薪水也已经一年多没有大的变动了。B君正处于30多岁开拓进取的年龄,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所以年底,他毫不犹豫地投奔了新东家,出任一家技术服务公司的服务部经理。
凭着他深厚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多年的工作经历,他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迅速解答客户疑问,并及时的将问题反馈给公司项目部。虽然明显偏离技术工作,但他的专业学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正是这家技术服务公司前任服务经理所欠缺的。B君的上任,使公司的客服投诉大大降低,并提高了技术部门的效率。当然,他也就轻易得拿到了高薪。
可锐职业顾问跳槽建议:跨行跨出新天地
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往往是向上跨越的,向专家型方向发展,这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然而专才的晋升是需要时间和专业技能的积累,如果一旦晋升的渠道受阻,个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另辟发展道路,使职业之路畅通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轻易更换职种,因为该类发展很容易导致原工作经验的流失而杀鸡取卵。如何在跳的过程中成功修正和擅用以往工作竞争力保持职业身价的可持续增长是关键。
可锐案例三:
C君从事家具销售工作,业绩突出。但由于公司业务范围狭窄,是单一的销售公司。所以虽然工作了4年,却还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主管。而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职业经理人,然而在目前的公司继续下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跳槽,他不知道往哪个行业跳,最关键的是他不想失去自己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所以他跳到了一家家具生产企业做渠道经理。凭着家具销售工作多年经验,对销售商的了解,他很快拓宽了厂子的销售渠道。
多年的上游市场经历,使他能将多年积累的市场需求趋势反馈到生产过程中,极大的丰富了产品类型。短时间内,使家具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升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自然,他也拿到了不菲的酬劳。
可锐职业顾问跳槽建议:舍得放,才能有所得
个人的职业道路,总是偏重于向行业的上游发展。但是当在上游企业发展多年之后仍不能跳到高层,又不忍心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付诸东流,向下游企业发展不失为一个高效晋升的手段。但需要注意的风险在于如果你的竞争力在目前阶段还仍然不适合向下游转,或者下游企业仍然存在很多隐性发展危机那么个人将“投错怀,送错抱”导致发展无望,回头无门的两难境地。
可锐案例四:
D君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做经理秘书,因为做事严谨负责,而得到经理的赏识。她待人宽容,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和客户关系。然而D君觉得,虽然现在工作出色,但她内心不希望长久的从事助理性的工作,而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她密切的关注起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位。
3个月前,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辞职,她抓住这个机会,适时得向经理提出请求。鉴于对她以往工作的认可和对她本人的信任,经理同意她试用三个月。D君利用以前工作中的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公司的熟悉,她迅速打开了局面,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后,她在老板的赞许中办了转职手续。
可锐职业顾问发展建议:卧薪尝胆让身价触底反弹
在定势思维下,人们也许会觉得跳槽就是从一个企业跳到另一个企业。这样会付出比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耗费。每一个公司都有正常的人事变动,如果在原职位上已经无法突破,不妨关注本企业的职位空缺,耐心等待机会。如果能够通过调换部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那委屈一时可以换来好的发展机遇,何乐而不为呢。从公司的一个部门跳到另一个部门,这样,既可以缩短了对公司制度、文化、部门职能的融入和适应时间,又可以利用对公司多方面的了解,很好的配合工作、协调部门矛盾。使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加速晋升,抬高自己的身价。但值得注意的是你怎么才能遇见到这样的好机会呢,或者怎么才能争取到这样的好机会呢,要知道白领环境大家都是聪明人,谁能保证你不成为一时掌握了某种机会而成为众矢之的的末路狂花呢?(完)
首先,从心态上彻底激活自己
可锐案例一:
A君有跳槽的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他在公司进入第九年头时,想换一个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A君静下心来想想,好像又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到底换还是不换呢?如果换的话到底换什么工作呢?三十一岁的年纪还能不能轻易就跟着感觉走?他需要考虑更多实际的问题。
A君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名牌专业——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这个在20世纪末红得发紫的专业使得A君迅速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单位——一家出版印刷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产品在报业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新人新岗位新挑战,A君满怀信心,努力工作,希望通过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慢慢的,A君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产品经理,职位的提升、公众演讲时听众专著的神情、帮别人解决难题时的喜悦都让A君感到内心的满足。
但好景不长,A君对现在的职位越来越失望,简单重复的包装、推广、介绍,毫无生气的工作环境以及爱在生活琐事上斤斤计较的上司,都让他感到疲倦和厌烦。他发现自己变了,上办公室成了“不得不”。以前凡事以工作为第一,但现在工作在他心中的份量发生了微妙但又是根本性的变化——他不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切,相反,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以前A君是个做事非常有效率的人,但最近A君发现自己很懈怠,什么事都不愿意做,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也往往拖到最后才能完成。
类似A君这种处于年终职业倦怠期的不占少数,他们产生此类的工作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以下三种:
从个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的工作来达到目标。但有的时候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能力所及,或是自我要求过高,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体验挫折。此外,还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使职业人对工作产生厌倦。
从环境因素看,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因此这类职业的工作者也就成了“高危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闷闷不乐。还有一些人,他们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觉得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时间地从事一项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会导致兴趣枯竭。
从职业竞争力角度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也是使得职业人加快进入职业倦怠期的原因之一。职场就像是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可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一个雷区,长年身处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
从职业角色感看,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等,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角色冲突、工作过量、工作气氛、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责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条件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再次,从方法上超前别人半步
可锐案例二:
B君原来就职于软件研发企业,从基本的程序员做起,一直做到技术主管,负责新项目设计与运作。他工作出色,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尊重。但是,B君的直属上司,即研发部经理,是一位资深的行业专业人士和管理者,具有丰富的项目运作经验和市场开发能力。B君虽自认为专业学识深厚,一时也难以突破领导的成绩。所以,短时间内难以晋升,他的薪水也已经一年多没有大的变动了。B君正处于30多岁开拓进取的年龄,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所以年底,他毫不犹豫地投奔了新东家,出任一家技术服务公司的服务部经理。
凭着他深厚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多年的工作经历,他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迅速解答客户疑问,并及时的将问题反馈给公司项目部。虽然明显偏离技术工作,但他的专业学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正是这家技术服务公司前任服务经理所欠缺的。B君的上任,使公司的客服投诉大大降低,并提高了技术部门的效率。当然,他也就轻易得拿到了高薪。
可锐职业顾问跳槽建议:跨行跨出新天地
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往往是向上跨越的,向专家型方向发展,这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然而专才的晋升是需要时间和专业技能的积累,如果一旦晋升的渠道受阻,个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所以另辟发展道路,使职业之路畅通就显得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忌轻易更换职种,因为该类发展很容易导致原工作经验的流失而杀鸡取卵。如何在跳的过程中成功修正和擅用以往工作竞争力保持职业身价的可持续增长是关键。
可锐案例三:
C君从事家具销售工作,业绩突出。但由于公司业务范围狭窄,是单一的销售公司。所以虽然工作了4年,却还是一个普通的销售主管。而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职业经理人,然而在目前的公司继续下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如果跳槽,他不知道往哪个行业跳,最关键的是他不想失去自己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所以他跳到了一家家具生产企业做渠道经理。凭着家具销售工作多年经验,对销售商的了解,他很快拓宽了厂子的销售渠道。
多年的上游市场经历,使他能将多年积累的市场需求趋势反馈到生产过程中,极大的丰富了产品类型。短时间内,使家具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升率上升了4个百分点。自然,他也拿到了不菲的酬劳。
可锐职业顾问跳槽建议:舍得放,才能有所得
个人的职业道路,总是偏重于向行业的上游发展。但是当在上游企业发展多年之后仍不能跳到高层,又不忍心将自己多年的经验付诸东流,向下游企业发展不失为一个高效晋升的手段。但需要注意的风险在于如果你的竞争力在目前阶段还仍然不适合向下游转,或者下游企业仍然存在很多隐性发展危机那么个人将“投错怀,送错抱”导致发展无望,回头无门的两难境地。
可锐案例四:
D君毕业后进入一家合资企业做经理秘书,因为做事严谨负责,而得到经理的赏识。她待人宽容,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和客户关系。然而D君觉得,虽然现在工作出色,但她内心不希望长久的从事助理性的工作,而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她密切的关注起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希望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位。
3个月前,利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辞职,她抓住这个机会,适时得向经理提出请求。鉴于对她以往工作的认可和对她本人的信任,经理同意她试用三个月。D君利用以前工作中的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对公司的熟悉,她迅速打开了局面,并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最后,她在老板的赞许中办了转职手续。
可锐职业顾问发展建议:卧薪尝胆让身价触底反弹
在定势思维下,人们也许会觉得跳槽就是从一个企业跳到另一个企业。这样会付出比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耗费。每一个公司都有正常的人事变动,如果在原职位上已经无法突破,不妨关注本企业的职位空缺,耐心等待机会。如果能够通过调换部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位,那委屈一时可以换来好的发展机遇,何乐而不为呢。从公司的一个部门跳到另一个部门,这样,既可以缩短了对公司制度、文化、部门职能的融入和适应时间,又可以利用对公司多方面的了解,很好的配合工作、协调部门矛盾。使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而加速晋升,抬高自己的身价。但值得注意的是你怎么才能遇见到这样的好机会呢,或者怎么才能争取到这样的好机会呢,要知道白领环境大家都是聪明人,谁能保证你不成为一时掌握了某种机会而成为众矢之的的末路狂花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