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资”不该藏匿“隐性收入”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6-27 浏览

  近日,中纪委、监察部、组织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审计署六部委共同签发《关于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市直机关规范津补贴检查的通报》,要求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部署检查市直机关津补贴发放情况。

  公务员的工资总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其中固然有公务员收入相对较高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公众对此倍感好奇。公务员工资虽然被称之为“阳光工资”,但透明度有限,从2006年开始,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改革已经推进了5年,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一些省市的政府部门至今仍未进行津贴补贴规范改革,而已经改革的部门则通过各种手段弥补改革减少的收入。这种现状正是中纪委等六部委进行全国检查的原因。

  毫无疑问,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才是公务员工资单的最大“看点”。公务员工资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作津贴、生活补贴构成。前两项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支付,后两项由地方财政安排,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和灵活性。与工资相比,以“贴”字结尾的名目往往数量繁多,且金额更大。正因为如此,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同样的处级官员,西部地区月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但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却普遍达到1万元之多。无序的津贴补贴发放,不仅制造了区域差距的巨大鸿沟,同时因其隐蔽性容易成为部门避税的“隐身衣”2008年初,北京市工商局某正式在编人员的工资单显示,在一张月收入为5935元的工资条上,个人所得税一栏竟然为零,引得舆论一片哗然。原因在于,津贴补贴占据了这张工资单绝对的“大头”,这些工资外收入实际上没有缴纳个税。

  公务员的工资单之所以屡屡招致非议,不在于公务员实际收入的多少,而在于形形色色的工资外收入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名目繁多且份额巨大的工资外收入大多不在征收个税的范围之内。民众的疑惑也由此产生:为什么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如此之多?花样繁多的各种补贴究竟来源于何处?由嫉妒、不满引发的情绪宣泄背后,则是公众对规范收入分配制度的强烈诉求。

  全国规范整顿公务员津贴补贴之余,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是,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究竟何时才能真正得以规范和透明?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这样的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妥善的解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当公务员的工资外收入足够规范、透明,同时纳入工资分配管理、承担纳税义务,民众才能将公务员工资单视为他们劳动价值的体现。文/赵志疆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