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62%单位反映用工缺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9-01 浏览 下载WORD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稳步增长,至2010年末,已达到763.75万人的规模。不过,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就业的不确定性在增强。近期,江苏省统计局组织了对用工单位的调研,发现有62%的单位反映用工短缺。

  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就业“回暖”

  统计表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出现环比下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从2008年二季度末的709.20万人下降到2009年一季度末的692.39万人,共减少16.81万人。金融危机从对经济的影响衍生到对就业的影响,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造成对就业的巨大冲击。

  在此期间,民工返乡潮在2009年春节前后达到高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措施,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拉动就业。

  省统计局的有关数据表明,从2009年二季度末开始,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从业人员逐步回升,达到707.51万人,虽然还没有达到2008年二季度末的水平,但是已经出现逐季环比的增长,增长率保持在1%~2%之间,直至2010年末达到763.75万人的规模,比最低时2009年一季度末增加71.36万人。其中,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的就业都稳中有升,而苏南地区环比增长更快,在2%以上,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到2010年末苏南地区从业人员达到414.88万人,比最少时的2009年一季度末共增加59.81万人。

  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受影响

  不过,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就业的不确定性随之增强。据介绍,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据测算,每一单位固定资本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江苏毗邻上海、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条件优越,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于上海,所以,吸引了世界制造商纷沓而至,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近年来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不突出,在彩电、空调、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领域,与广东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在诸如酒、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非耐用消费品领域以及耐用消费品领域又受到山东等省份的强有力竞争,所以江苏制造业目前面临着规模、结构和品牌的发展瓶颈。

  目前,江苏有近44%的单位从业人员在制造业,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这些瓶颈影响江苏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同时影响到江苏就业规模的扩大。

  “技工荒”凸显了就业结构不平衡

  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转移升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技术、特殊才能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从2010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6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系统进行的统计资料来看,用人单位对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占54%,而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8.9%。

  而从人才市场反映的信息表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招不到足够的技术工人,特别是有些企业一直处在缺工状态。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用工荒。据省统计局今年一季度全省用工情况抽样调查,大部分企业近期处于缺工状态,调查的单位中有62.2%的单位反映缺工,其中有近40%的单位一直缺工。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技工荒。“一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目前技术工人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供需矛盾,而人才培训都需要一个过程,就业结构性的矛盾将会持续一个阶段。”江苏省统计局相关调研员说。

  劳动者技能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省统计局相关调研员表示,学位设置和学科设置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人才金字塔形的需求规律,调整学历教育的结构,扩大专科和中专教育比例,并在技术职务晋升和工资调整中弱化学历的作用,强调水平和贡献的作用。此外,需改革高考制度和中考制度,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此外,该调研员还建议加强员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企业破产和劳动力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该调研员说,一方面要发展职业中介组织,沟通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促进再就;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和在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使他们适应结构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

  求职者

  对薪资期望提高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与往年单单用资金赞助困难家庭学子相比,昨日,一场阳光就业活动在南京新街口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60多家企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000余个,近2000人到场求职,当场达成用人意向551人,其中应往届高校大、中专毕业生357人,占70%。现场采访下来,记者发现,目前求职者对薪资的期望值大大提高。

  月薪3000元都嫌少

  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天入场的60多家企业岗位需求以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市场营销、婚庆礼仪、计算机、餐饮服务等为主。求职者很多,热情高扬,但许多求职者一直在各摊位之间徘徊,真正填表的并不多。

  不少企业反映,通过这次招聘发现,求职者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值大幅提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给企业招聘带来了新难题。

  南京华格电汽塑业有限公司是栖霞公司新港开发区的一家企业。该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表示,他们单位招的操作工,月薪达2500元~3000元,还包吃住。“技校的学生,我们非常欢迎。”

  但听说该单位是两班制,一天需工作12小时(有两小时吃饭休息时间),一位招聘的大学生立即摇摇头,走开了。他告诉记者,工作强度这么大,3000元,少了。

  满勤奖、季度福利、年假等福利待遇,都成了招聘现场企业揽才的宣传语。然而即使这样,求职者并非全买账。现场,不少求职者告诉记者,“南京房价很高,生活成本、物价上涨得又快,如果工资达不到一定水平,肯定不能去的。 ”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般招聘岗位的工资最少在1500元以上,多的可达5000元左右,和前几年相比均有小幅上涨,但还是赶不上求职者对薪金的要求。“不包吃住的话,刚上班的时候工资怎么也得达到2000元以上,否则难以养活自己。”今年毕业的小赵说。

  大龄下岗人员反映求职难

  “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来我们这儿看看吧!”看着桌上薄薄的几张已填的求职登记表,一家公司招聘人员赵小姐显得很无奈。招聘现场,一些招聘单位干脆在场地间发放企业宣传单,吸引求职者的目光。生命人寿的一位营销经理甚至走出摊位,现场给应聘者发宣传页。然而听说这家公司招的是准营销经理,要干满一年才能转正,很多大学生都没有了兴趣。

  本次阳光就业活动除了面向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外,此前称还扩大到了失业下岗人员等。不过记者发现,面向大龄下岗人员的岗位很少。48岁、家住夫子庙的孔江华告诉记者,转了几圈了,他才发现南京大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的迎宾老堂倌适合他。这家企业有不少古色古香的饭店,如南京大排档、狮王府等。“很多单位都只要35岁以下的,我们岁数大的,求职真的很难!”

  大惠企业招聘的迎宾老堂倌开出了最高2500元的待遇。负责招聘的人员说,这个职位要求眼勤嘴勤,他们希望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往年市总工会主要集中在对困难家庭职工子女资金援助方面,但我们逐渐意识到,仅靠资金帮扶远远不能解决他们走出校门后的问题。所以今年市总工会首次在开学之际将"金秋助学"和"阳光就业"结合起来,让"进校门"和"出校门"的困难职工子女都感受到一份温暖。”南京市总工会主席助理、秘书长刘辉说。

  南京市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在现场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报名。最终,46人将参加为期1个月的免费培训,不少都是大学生,希望学习化妆、主持人等技能,提高口才或学会“打理”自己的外貌。此外,还有74人前来咨询南京市总工会小额贷款申请的事项。

  作者:黄蕾 黄勇

下载 江苏62%单位反映用工缺.doc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