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注协按照中注协要求,结合本省实际,以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为目标,以自主培养与外部引入为途径,以国内培养和国际培养为手段,以高级管理人才和各类特色人才培养为重点,深入实施行业人才培养战略,已初步建成一支由注册会计师全国领军(后备)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后备人才等组成的全省行业人才队伍,在服务江苏改革开放、规范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经济信息质量、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今年8月,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划定。
到2015年,江苏执业的注册会计师达到6000人,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非执业会员超过10000人,力争培养出30名左右的全国行业领军(后备)人才、30名在审计、会计、税收等学科方面的专家、100名具有国际认可度的国际化人才、300名新业务领域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注协将进一步做大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规模,激励会计师事务所注重人才培养,鼓励注册会计师立足岗位成才。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明确分工职责。充分发挥省、市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的作用,省注协由教育培训委员会牵头,掌握全省行业人才布局、结构、配置等情况,研究策划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年度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开展全国领军(后备)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市注协按照全省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抓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会计师事务所落实全省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做好人才推荐工作,另一方面,根据事务所业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培养,加强与省内高等专业院校合作,有计划的储备行业人才。省、市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分级负责,逐步建立起全省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
二是建立人才培养制度,规范人才工作。制定《江苏省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学时认定管理办法;出台《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保证人才建设需要;下发《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管理办法》、《江苏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师资考核与评价办法》、《江苏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培训考核与评价办法》,规范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保障人才建设。江苏注协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2008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省财政预算拨专款,省注协列会费。“十一五”期间,江苏注协(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用于选送人才赴境外培养、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发培训课件、激励人才发展等方面的专项经费支出达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建立分类培养,统筹人才资源。通过了解行业人才现状,分析人才结构组成,江苏注协以多种形式在行业内公开选拔优秀人才,初步建成一支包括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具有ACA、ACCA、CGA、IPP等资质的国际化人才、取得EMPACC、MPACC等资质的高级管理人才等200多名优秀人才组成的人才库,做好人才库管理,建立联络制度,提供适当的培训服务。
同时建立全省行业师资库,打造一批在会计、审计、税务、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优秀师资,并定期组织师资加强课件开发与研究。
五是建立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引领人才成长。通过举办主任会计师培训班,培养事务所合伙人以上高级管理人才,举办新业务拓展专题班,培养行业复合型人才,选派人员赴境外学习,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激发起注册会计师的学习热情,创造了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2010年,江苏注协在香港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启动行业人员赴香港会计师事务所中长期培训项目,促进国际化人才成长。
六是建立人才选拔、评价使用机制,促进人才科学发展。江苏注协以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好、外语好、身体好的“四好”标准选拔人才、考核人才和评价人才,以“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引领事务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促进事务所完善内部晋升制度,努力建造一个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国首批取得ACA资质的12名学员中,有两名出自江苏,江苏注协在中注协现有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对学员和所在事务所给予奖励,并在全省行业内进行通报表扬。目前,全省13名取得全国领军(后备)资格的人才都进入到事务所高层管理团队,大部分取得ACA、IPP等资质的人才已走上事务所中高层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