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园
聊聊“写字楼”那些事
别以为写字楼里只有一间间板着面孔的办公室,和一个个面无表情的职场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你大可以放轻松,把写字楼看成一个众生亮相的舞台,升迁辞职,酸甜苦辣,小舞台折射社会的大背景。每月一期,来聊聊写字楼里那些雷人的、热炒的、新奇的事……
随着人才竞争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整合和发展,一方面求职者要求岗位与自身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岗位对应聘者条件要求细化,这已经成为人才分配的必经之路。同时,来自用人单位和社会关于“中高级人才短缺”的呼声也越来越频繁。事实上,中高级人才流动,相比其他一般人才而言,更为困难。
A 中高级人才:跳槽也要讲社会经验
不久前,袁渊拿着自己的简历满怀信心地投递给省城某房地产公司,结果却遭到招聘单位的婉言谢绝。袁渊觉得,虽然招聘公司要求太高太苛刻,但自己建筑学研究生的学历对招聘单位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
被拒之后,他向招聘人员了解情况得知,地产公司需要一名具有建筑专业知识及施工经验,能胜任工程监理,同时具备营销、市场等工作经验,可以为公司决策出谋划策的人才。袁渊虽然有高学历这块敲门砖,但是看起来并不对招聘单位的“胃口”。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很多行业,高学历对招聘单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丰富的从业经验会更受青睐。省城某高新企业招聘主管对记者说:“我们之前招聘一名制造生产线主管,最后选定了一位大专学历、具有5年生产制造行业工作经验的人。操作性强的岗位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去应对和解决突发问题,"零工作经验"的高学历毕业生不可能马上做得到。”
B 企业:综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及公司运作等全方位经验的人才现在是抢手的“香饽饽”。严先生就职于省城某医疗器械公司,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具有10年的生产制造管理经验,工作后又进修了财务管理专业还获得MBA硕士学位,经常会收到很多企业的主动邀请,也不乏猎头公司来“挖角”,年薪资至少在30万。
严先生说:“市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难看出人才和需求已出现断层,很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只能"赶鸭子上架",或者等待有潜力员工的成长,这需要时间和成本。”严先生表示,个体受欢迎并不是好现象,应该有更多职业经理型人才提供给市场选择才合理。
严先生除了做本职工作之外,还会参与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希望员工强化自身岗位专业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别人岗位每天发生的事情,丰富不同领域的知识。他希望能复制出像自己一样越来越多的综合型人才,这样才能谈得上参与企业决策。“仅限于自我岗位很容易坐井观天,职业发展也会很快遇到瓶颈。”他说。
C 猎头公司:欲栖更高枝头并非易事
李毅工作8年,换过两家单位。大学毕业,他曾入职皮革制造厂质量管理部门,近五年来,一直担任玩具模型加工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主管,年薪10万,经验丰富,熟悉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最近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更大规模的企业准备跳槽。他说:“十年的工作经历,已经接触并学会解决产品质量方面的很多问题,只有找个更大规模的企业、接触更多的信息,才不至于停步不前。”
像李毅这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并不是少数,在工作进入熟能生巧阶段后,能胜任工作的自信促使他们想要寻找更大的空间和发展平台。一方面,拓展工作范围,拓宽工作领域,另一方面,追求更合理的薪资,体现自我价值。
省某猎头公司咨询顾问说:“我们的人才库,主要会收录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和中高级营销人员的信息。他们的年薪通常在10万-20万元,很多人为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都愿意在合适的时间跳槽,年龄段集中在30-40岁。”这名咨询顾问同时表示,正因其专业性强、薪资要求高等,找个合适的“高枝”,并非容易的事情。
专家分析
中高级人才流动才能促进行业发展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山西各行业近几年都涌现出很多优秀人才,大部分是一直从事本行业,经历过本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但就山西人的传统观念来讲,骨子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稳定性,如果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干得得心应手,一般是不愿意跨行业发展,因此会出现一些行业或岗位竞争激烈,比如很多企事业单位行政岗位人才供给充足,有呈现饱和的趋势。而另一些行业愿意高薪聘请人才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尝试的局面。
专家指出,中高级人才的流动可以加速行业竞争,从而加速行业发展。“走入职场有丰富经验的70后、80后已经成为人才流动的新鲜、血液、,也是企业储备干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人才的交流可以带来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从而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对策
为中高级人才设立专门人才市场
人才大市场有关人士介绍,中高级人才招聘难,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少中高级人才对到人才市场应聘心存顾虑、不愿前往,造成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摊点“门前冷落”。要促进中高级人才交流,首先要做好保密等措施,消除中高级人才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欣然到人才市场,把人才市场视为择业的主渠道。为此,政府人才市场应发挥天时、地利的条件,积极召开中高级人才招聘大会,通过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高级人才市场激活。同时可以尝试设立“中高级人才市场”等,专门为这些人才牵线搭桥。
目前,全国鲜有“中高级人才网络市场”。但是,网络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通过网络求职比较隐蔽,比较适合不愿意抛头露面或者没时间到现场求职的中高级人才。因而,促进中高级人才交流,应当积极发展网络市场,把网络市场作为为中高级人才服务的重要手段。
采写:本报记者 王斌 实习生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