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确认工作基本结束。相较往年,今年除了南京的知名高校受到考生普遍青睐,国内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大。有关专家表示,名校情结的加重,显示社会对人才需求依然欠缺理性,需要完成从重学历到重能力的矫正。(中国江苏网11月16日)
重学历、“唯学历论”,诸如此类的“人才高消费”现象,近年来成了人才市场一大怪现象,常常导致大材小用、“小材”用作烧火棍。这种畸形的人才消费观虽然在早些年就出现了,只是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企事业单位,求贤若渴的心态和招才引智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地以学历作为衡选择人才的唯一标准,却明显有失偏颇。表面看起来是爱才、用才,实则是害才、废才。
导致人才“高消费”的原因有很多,有人才市场的结构性供需失衡,有高校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恐怕更多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期望积累高学历人才“撑门面”和“斗富攀比”心理作祟。
众所周知,人才市场犹如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庞大的塔基支撑着塔尖。高学历人才、领军人才就是塔尖。所谓“一将难得”,高学历人才、领军人物在人才市场中属于稀缺资源,是“少数派”。古语有云,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领军人才的产生,不仅要靠个人天份和努力,也要靠社会资源的巨大投入,而如果领军人才或者学非所用或者不能人尽其才或者被闲置虚搁,将是对社会资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不顾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去招揽领军人才、全优人才,并为此支付高额的薪酬,结果难免会造成人才闲置或者大材小用,虽有脸面,却无实效,这不是一桩的赔本买卖么?
有资料显示,日本的松下集团早就提出了重视“中等人才”的理论。中等的,可以打70分、80分的人才要多多益善。松下认为,遍地是人才,关键是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力,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以70分的水平做出100分的成绩来,使企业活力不竭,如虎生翼。同时,中等人才能感受到自身进步与公司发展密不可分,所以中等人才更容易安于现状、安心工作,将使企业发展壮大的中流砥柱、中坚力量。
善用“中等人才”,在有现实需求的前提下,再引凤筑巢,合理引进高端人才,才是企业人才资源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的长久之策。(缪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