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成我国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收入分配改革起步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2-02-10 浏览 下载WORD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一直较严峻。虽然近几年局部地区存在用工荒现象,但劳动力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仍然不减。此外,用工过程中劳资关系也日趋紧张,农民工讨薪、讨社会保障等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下称《规划》)。《规划》强调各级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对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时,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予以考虑。

  《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调整收入分配,是近年民众呼声较为强烈的焦点话题之一。民众一致呼吁居民劳动收入增长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并且强调我国已具备这个条件。在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下,一些部门也在不断酝酿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而改革方案千呼万唤依然难产。

  2011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阐明,“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与GDP8%左右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同步。”总理的报告让民众对收入格局的调整有了更多期待。

  2011年,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下,各地各个单位纷纷推出职工工资调整计划,国家有关部门对城乡低收入群体也启动了相应财政补助。这表明政府一直在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此次《规划》提出“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事实上已是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前奏。

  此外,劳资纠纷也是近年用工制度中一个突出问题,这跟一些单位不规范的用工行为有着极大关系。《规划》强调,到“十二五”末,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劳动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以及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机制和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等制度。与此同时,我国将建立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并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

  与此同时,《规划》对劳动者的就业所得、用工合同规范化、失业风险等方面的权益也作了明确规定,从源头将劳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信随着《规划》的出台,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会逐渐趋好,用工制度会日益完善,劳动者的收入也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

下载 就业成我国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收入分配改革起步.doc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