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人才国际化 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第一资源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2-02-14 浏览 下载WORD

  2011年江苏省“双创计划”面向全球引进402名领军人才、30个创新团队,3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占全国32%……在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个数据格外引人关注。李学勇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引起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

 

  “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使命,人才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更加尊重人才,才能更大力度地鼓励创新,更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内各种人才的创造活力。江苏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正是题中之义,这是决胜现代化的明智之策。”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代表坦言。

  无锡市是最早实施海外引才计划的城市之一,其在海外具有巨大影响的“530计划”已经招纳了1200多位高端人才,带动了光伏、物联网、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最近,该市又出台《关于深化“530”计划,建设“东方硅谷”的意见》,继续把引进领军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作为工作重点。“在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营造更好的产业环境和产业生态,让‘高人’愿意留下,吸引新人继续加入。”无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晓红代表说,在引才过程中,政府要起到“中介”作用,发挥政府优势,搭建好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完善的服务。

  省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生化学院代院长王筱梅认为,在大力从海外引才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国内名校名师的弟子,并加大自有人才的培育力度。“很多人迷信海外归国的人才,一些海归年龄相对较大,引进成本也较高。年轻的人才潜力大,代价小,更值得引进。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多把青年教师送到国外深造,帮助其中的优秀分子更快成长。”

  苏北等欠发达地区如何吸引高端人才?省政协委员、盐城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张华龙认为,要创新人才和团队引进模式,“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盐城一个院士也没有,让院士来盐城也不太可能。我们的办法是吸引院士在盐设立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高端智力。目前有40多个院士在帮助盐城发展。”

  回国创业的大批海归中,不少人拥有先进技术,但不懂管理。省政协委员、无锡市经信委主任周亚光认为,传统企业有完整的管理营销团队,但缺乏技术。如果两者嫁接,可以实现高端人才创业、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她介绍,去年无锡市提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本土企业嫁接式发展的计划,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凤凰画材原先主要生产油布,技术含量不高,赚的是辛苦钱,但与一位做电源管理芯片的美国博士及其团队嫁接后,顺利申请到省重大项目成果转化资金,很快实现了传统企业向新兴产业的成功转化。”

  “让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国内的孵化机制还需要再细化、再完善。”江苏有为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建军代表,2007年从国外通过“530计划”回国创业,去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他笑称自己是江苏引才政策的受益者。余建军介绍,他所了解的中小企业,公司成立后能够获得后续资金往前发展的还是少数。“这就像种树,前期花了成本买了树苗,后期不及时浇水施肥,那么只有生命力强的才能活下来。政府集聚人才这一步迈得很成功,希望接下来,还能结合企业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扶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无锡众多“海归”中唯一的一位人大代表,他还呼吁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海归”参政议政,让他们有更多渠道了解国情,增加归属感,更好地创新创业。(陈月飞 郁芬)

下载 江苏推进人才国际化 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第一资源.doc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