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14日,记者在南通国际家纺城人力资源市场遇到正在招工的美罗家纺人事经理朱新和。那时他每天都要去人力资源市场“上班”,一个多星期只招到50人,当时企业缺工量在500人左右。今年2月14日记者再次找到朱新和,他说,今年节后的招工数还是500人,目前已经招得差不多了。
常州市钱璟集团董事长樊金成也告诉记者,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康复器材生产厂家,今年企业除了搞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端人才还有20多名缺口外,一线工人并不缺。无论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员工,春节后都返回企业上班了,不像去年招工比较难。技术人才要到高校里招,估计上半年也能招满。“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就是企业的财富,因此,工人的待遇提高很快,一线工人收入去年比前年增加了20%,今年还将增加15%,月薪能拿到4000元。待遇留人,今年几乎没有工人‘跳槽’。”
记者从多地、多方面采访后了解到,今年我省没有出现像往年那样的“民工荒”,部分企业尽管还有用工缺口,但缺口很小,远不像前几年那么大。
“我们对全省5310家重点监控企业的用工招聘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节后用工到位率达93.1%。”省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调查显示,企业今年节后用工需求和供给的缺口明显缩小,尤其是重点缺工企业减少。截至1月末,全省重点缺工企业只有6家,缺工总数1490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69家、2.9万人。苏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市求人倍率为1.03,节后企业招工进展平稳,目前还没有企业反映大规模缺工。无锡市就业管理中心春节前后对辖区内15个行业、579家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6%的外地员工节后返岗,返岗率比去年提高5%。淮安市人社局就业管理中心反映,淮安节后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了两成左右,各大企业的招工到2月14日已经完成75%左右,3月底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实现阶段性零缺工应该不成问题。
“用工荒”何以不再出现?省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东平认为,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影响,苏南一些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用工更加谨慎和理性,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今年春季计划招工企业和用工人数增幅分别比2011年同期调查下降9.8个和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现在80后的年轻民工已经成为就业主力军,他们的求职观念与其父辈不同,倾向于寻找比较稳定的工作,而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每年像候鸟一样随意弃工赶回去农忙、赶回去忙年,再一遍遍地重新找工作。“而且,由于早几年连续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如今企业也纷纷在留人上下功夫,除了规范用工、待遇留人,还出台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从节后各地招聘会来看,一般岗位月工资普遍提高200-300元,技术性岗位则提高500元以上,不少企业还以参加五项社会保险、甚至承诺缴纳住房公积金来吸引劳动者。这些做法留住了工人的心,使得返岗率提高。”他预计,今年我省企业节后用工将保持“市场供求总体平稳、用工总量略有增加”的态势。
王东平还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劳动力并不少,很多劳动者都是“骑马找马”。从各地情况来看,凡是给员工签合同缴保险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招工并不困难,难招工的企业大多是那些工作时间长、动不动就加班、用工环境差、不缴社保、不及时给员工发工资的企业。宿迁市就业管理中心主任陈永生也认为,如果企业现在还招不到工人,老板就应该在农民工的保护上做些事了,否则缺工会越来越厉害。“适当的缺工也是好事,不仅促动企业提高工人待遇,也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黄红芳 朱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