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不足尽管在全球经济需求萎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1年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但期货市场在完善结构、品种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股指期货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展,更是带动了国内期货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日前表示,总体上看,2012年中国期货市场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未来正“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国内期货市场,还将迎来期货新品种不断推出、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和CTA(商品交易顾问)等创新业务陆续登场的发展新时代。
然而,与中国期货业的蓬勃发展相比,期货从业人员数量可谓相形见绌,人才匮乏日渐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瓶颈。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期货公司164家,期货营业部800多家,但全国期货从业人员却不足3万人。特别是随着2010年股指期货业务的启动,人才紧缺的窘境进一步加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营业部生存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一半以上维持最低数量的人员配置,许多营业部经理疲于市场开发,对团队建设和营业部后续发展缺乏前瞻性,这也导致营业部管理人才供给梯队出现断层。
对此,期货业内人士认为,过去几年里,国内期货市场结构和人才需求层次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业绩已不再是营业部负责人考核的最重要指标,管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营业部须跳出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格局,运营及发展应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2012年伊始,面临行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面对迫在眉睫的人才竞争,期货公司纷纷大规模招兵买马、储备人才,业内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
从现货企业“挖人”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财大气粗的券商系期货公司普遍处于上风,如国泰君安期货将筹建资产管理部,并加强在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及研发方面的人才储备。因而招聘的岗位多达30余个,所招聘岗位涉及该公司大部分部门———包括营业部总经理、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研究咨询员、业务董事以及技术、财务、合规、行政等多方面专业人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期货公司在华中、东北等地区的重点城市“跑马圈地”,获批新设营业部的公司不断发布招聘启事。
另有猎头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各期货公司解决“用人荒”的最有效手段,就是从现货企业“挖人”,即引进其他行业的优秀人才,同时做好储备人才和基础人才的招聘工作,而参加高校专项招聘推介会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财经类的学生已掌握金融行业的基础知识,是先学习期货,再学习现货,其他专业的学生则相反。但只要是有志于加入期货行业的人才,期货公司都非常欢迎。
然而,期货公司的招聘工作仍然面临瓶颈。有期货公司招聘负责人指出,为了招到合格的期货人才,不少公司都开出了较高的薪酬待遇,但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仍屈指可数。这是由于期货类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营业部负责人更需要兼具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任职条件要求较高,但目前业内具有团队建设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明显不足。
据了解,在任职资质方面,按证监会规定,期货营业部经理须具有三年期货从业经历,而许多券商系期货公司的从业者是自2010年股指期货上市后才从券商转来的,他们至今达不到这一任职年限。
此外,除了自身人才储备不足外,期货行业相对较低的薪酬待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够,这是导致该类人才难觅的另一个原因。
实盘大赛成人才培养渠道在招聘面临瓶颈的现状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期货公司需要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渐改变一将难求的现状。目前国内很多期货公司已经在为今后CTA业务做原始积累。
有期货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大型期货公司来说,都会在举办各种门类的期货实盘交易比赛的过程中,搜寻有潜力的期货交易员,为将来的新业务培养实战操盘手。此类比赛的目的在于发现真正的期货投资高手,储备衍生产品投资管理人才。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和CTA业务将在未来的期货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该项业务的平稳推出和运作,有赖于期货公司的人才储备。
如东航金融自2008年就开始举办模拟军事化系列品牌期货实盘赛事,目前其“蓝海密剑”实盘大赛已进入到第四届的角逐。该赛事以“探索和积累衍生品基金管理经验”的宗旨,推出基金经理养成计划,以期通过数年的探索和积累,为未来真正的对冲基金培养出优秀的经理人才。除了培养和筛选“人工”期货交易高手外,不少期货公司还新增比赛形式,引入程序化交易,并将其作为“人工”交易团队的参照。
“办比赛对期货公司短期的手续费增长并没有太多帮助,其首要目的是能在新业务来临之时拥有更多的交易人才。”该期货人士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