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2-04-06 浏览 下载WORD

  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

  国家如此,行业也是如此。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些主要国家为谋取长期发展优势,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都在加紧制定实施人才战略。党中央高瞻远瞩,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于2002年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于2007年将其作为中国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党章和十七大报告。从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崭新阶段。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2004年,我国林业为寻求快速发展的支点,提出了走“人才强林”之路。转瞬7年多,我国林业人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人才发展的政策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林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林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强劲动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兴林之要在于用人,林业人才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有关专家在解读这一重要观点时说,理解这句话的精要,首先要树立两个重要观念。

  人才是第一资源。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明确了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各种资源的首要。人才资源是关系国家、行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这要求林业在发展思路上,更加突出人才资源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在林业发展全局中,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在发展动力上,更加重视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依靠各类人才对林业发展的贡献,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林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文盲相比,大学毕业生可提高劳动生产率300%。这引出了“人才投资是收益最大的投资”的另一重要观念。

  事实上,人才所能体现的资本价值还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它产生的创造价值更令人惊叹,如在本行业的创造活动中,发现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律、推进科技进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林业管理水平等。这种创造在我们的身边举目可见。

  2011年国家林业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还强调了另一个重要观念,就是“要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在林业发展中有许多鲜活例证。但现实中确实存在抓“第一资源”不像抓其他工作那样立竿见影,一时难以出“政绩”。但从长远看并非如此,人才工作做实了、抓好了,一定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取得有后劲的政绩。“一把手”下功夫深抓“第一资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出一名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远见卓识。

  只有树立科学观念,“兴林之要在于用人”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林业人才才能发挥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力量,赢得发展先机。

  林业事业发展呼唤人才

  未来林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依靠什么锁定新的增长点?这些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必要条件——人才。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在生态、能源资源、粮食等方面面临紧迫压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并由此带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的进程中,林业发展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林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林业的多功能性内涵。

  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来看,林业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国际外交战略的制高点。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庄严承诺,实现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双增”的目标,这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从国内来看,我国坚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加快实现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战略目标,给林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

  完成新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林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长期以来,我国人才认定一直按照1982年提出的“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为标准。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人才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凡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可以视作人才,突出了人人可以成才的科学理念。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

  国家林业局近期出台的《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国林业系统人才队伍总量将增长到90.5万人。这意味着比“十一五”末要增加10万人才。而“十一五”比“十五”的林业人才总量提高了5万人,这说明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正在提速。

  “林业的振兴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去年底在福建农林大学调研时强调了人才建设的方向。

  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回望历史,中国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人才强林的理念一脉相承,政策和措施不断强化。

  上世纪80年代,科教兴林战略响亮地提出,教育成为林业兴盛的重要支撑;2003年,人才强林战略高调出炉,紧随人才强国战略开展林业人才建设。之后,国家林业局召开了首次全国林业人才工作会议,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围绕人才建设培养、吸引、使用3个关键环节,从调整结构、提高能力、激发活力3个方面入手,加强高层次和基层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等政策措施,激发各类人才释放活力,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2010年,国家林业局党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工作的意见》,2011年底,《全国林业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标志着林业人才工作开启了新篇章。

  时势造就人才。

  人才强林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饱学之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能力素质较高的林业人才大军,人才建设焕发出生机活力。

  人才总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末,全国林业涌现出各类人才80.5万人,比“十五”末增长了5万余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人力资源进入林业领域,丰富了林业人才。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林业人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稳步提高。全国林业系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9万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3.1万人。

  行业培训成绩显著。各级林业部门大规模开展行业培训,“十一五”期间,共培训各类从业人员近4000万人次。

  林业教育全面加强。全国涉林学科博士点增加到105个,硕士点增加到287个,4个林业一级学科点和9个林业二级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人才开发环境明显优化。各省(区、市)林业厅(局)和大中型林业企事业单位初步形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的林业人才工作格局。结合实际,针对各类人才队伍建立了不同的选拔、使用、培养和考核办法,初步形成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人才强林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林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林业局 )

下载 人才,引领现代林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doc

分享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