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2012年6月底,建立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03家,组织创业培训6.2万人,新增自主创业18.2万人,并带动就业55.8万人
本报讯(记者 陈 羚 通讯员 季光明)7月17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榕代表我市领回了“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的奖牌和证书。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众多靓丽名片的泰州,又增添一张烫金名片。
大会上,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评为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泰州市中艺农业生态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忠获得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称号。
全国试点
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切实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创业,不断增添创业活力,增进民生幸福,推动居民收入倍增,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让创业成果惠及民生、推动发展。
2009年至2012年6月底,全市先后建立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03家,组织创业培训6.2万人。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充分显现,全市新增自主创业18.2万人,并带动就业55.8万人。
为给全民创业提供完善的政策支撑,营造宽松环境,我市先后出台29个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文件,分别制定促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新生代劳动者创业就业等扶持政策,形成了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完整创业政策体系,积极促进各类群体创业。
我市强化资金扶持,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放宽到各类群体,累计发放10.2亿元,居全省首位,直接扶持2.6万名劳动者自主创业。市财政设立5000万元政策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扶持。
创业技能与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因素。为此,我市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建立面向全体的创业培训制度,形成政府统筹、联合培训、全员覆盖的大培训格局。2009年以来,全市创业培训合格率在96%以上,培训后创业成功率超过78%。
强化服务
城乡一体体系服务创业者26.1万人次
创业服务是提高创业稳定率的关键,也是检验创建和创业促进就业水平的试金石。我市完善城乡一体的四级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起2518人的公共创业服务队伍。专门成立泰州市创业指导中心,在全市建立7家创业服务超市,实行“部门集中服务、政策集中落实”。率先出台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在创业孵化基地内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实行综合扶持和集中服务。建立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并与全省全国联网共享,不断落实创业项目征集推介奖补制度,促进创业项目成果转化。2009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累计服务创业者26.1万人次。
“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的荣誉既是激励,也是责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党委书记刘时根说,这是对我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对未来我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书记张雷“创业城市应是最具活力城市”的要求,重点在创业环境、创业机制上下功夫,使创业氛围更加浓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创业服务更加周到,培育更大规模的创业群体,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业之城,促进泰州的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周桐忠:带领农民共同创业
第一次下岗后创业,他自学成才,带领家乡的瓦、木、钢匠人,在外打拼了近30个春秋。
第二次主动下岗,他离开城市,举家返乡创业,是为了让无法离家的乡亲,也学到创业的本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就是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个人——泰州市中艺农业生态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桐忠。
2007年10月,周桐忠在扬州与人合伙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处于巅峰之时,他却辞去总经理的高薪职务,全家返乡,注资4800万元,在一片荒滩上新建了一座占地500亩的现代化设施农业现代化试种基地。
自己富了以后,周桐忠又投资建起了教室,聘请农艺师,办起培训班,为周边农民讲授大棚种植的技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基地每年组织培训36次,培训3600余人,现在农户们不仅亩产收益平均增加了8000多元,在基地就业的农民平均每月收入也达1800元以上。该基地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已成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和“泰州市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姜堰市农民创业实践基地”、“姜堰市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周桐忠用现代农业与设施农业相结合的理念,探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不仅得到国家农委“四星级”的认定,而且迎来每年40余万的游客,通过旅游拉动服务业,增加了周边农民创业就业致富的岗位。同时,他又开始聘用城市下岗职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订购绿色蔬菜,并入户配送,为城里人开辟新的就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