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强创业就业效应
访海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林
2012年,海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奋斗目标,突出加快转型升级这一主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该局不断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一是落实廉政责任,提高班子依法行政能力。明确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为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第一责任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健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及时上报备案制度和约请纪检监察部门列席决策会议制度等,做到对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督,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班子科学管理能力。三是充分发扬民主,不断提高班子团结协作能力。局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四是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班子服务基层能力。积极参加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群众满意;积极参加行风热线,主要领导认真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促进劳动保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了解;积极参加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工作,参与处理群众信访案件;积极参加 “三解三促”活动,下访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结对共建单位东风社区和智堡社区解决实际问题12件,慰问社区困难群众10人次,帮助社区建设支援资金达2万元。
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充分履行职能。该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以“突出民生幸福、助推经济发展、全面优化服务”为工作定位,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整体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对照年初各项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任务。一是坚持民生为本,大力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建设。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加快。海陵区全年新增就业15471人,完成目标1.15万人的135%,城镇登记失业率2.42%,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6个,完成目标4个的150%。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增强。该局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全年新增创业9168人,完成目标4000人的229%,帮扶创业859人,完成目标800人的107%,在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泰州市荣获“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光荣称号,海陵区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培训提升素质成效明显。该局通过不同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创业培训1947人,完成目标1800人的108%,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3219人,完成目标3000人的107%。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该局在6个省、区建立12个劳务合作基地,与22家职技院校确定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东西部镇街点对点劳务合作,深化与外省之间的劳务合作交流,全区6个镇(街道)和贵州、安徽、湖北三省13个乡镇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是坚持惠民便民,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效推进。该局建立健全参保机制,积极开展创建“社会保障全覆盖村(居)”活动,以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为突破口,带动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全年新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6775人,完成任务3000人的226%;新增医疗保险参保4549人,完成任务3000人的152%;新增失业保险参保3703人,完成任务2600人的14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5.08%。医疗保障待遇逐步改善。新农合医疗筹资水平由上年度每人每年260元提高到310元,住院补偿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组织3600多名75岁以上近两年未发生费用的参合人员免费体检;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学生少儿基本医疗保险二次补偿机制,今年共有275名群众得到169万元大病二次救助;继续向弱势群体倾斜,建立完善医疗保险长效救助机制,将低保特困人员纳入重点补助范围,今年共有2199人次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救助金额约423万元。生活保障待遇适时上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养老金从286元提高到336元,增幅为历年最多;调整了原乡镇企业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近3000名退休人员的生活费;调整了区属破产企业保留劳动关系(内退)和保老人员生活费;调整了军转干部相关项目补助标准,并按期补发到位;按照市统一部署,调整了失业保险金月发放标准,由每月最低495元、最高每月919元,调涨到最低每月520元、最高每月1320元;配合市社保机构为全区近2.8万名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退休职工调整了退休金。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不断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大。该局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各类人才专场招聘会,加大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优秀人才96人,完成目标80人的120%,其中海外人才21人,完成目标15人的140%;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及时确认兑现优秀人才相关优惠待遇;举办“人才联盟会”座谈会,按需求为企业提供订单服务。专家和引智工作力度加强。完成2418位专家健康体检和短期休养工作;开展市、区两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完成2012年度省级“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市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组织对口专家到多家企业开展进企业“一对一”服务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方式完善。重建充实教育系统一级教师资格评审委员库;建立全区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库;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学术论文评比”答辩表彰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2640人,完成目标2500人的106%,为壮大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供平台。公务员、事业人员管理水平提高。组织公务员参加网络教育课程、“苏南苏北公务员对口培训”、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优秀公务员外出修养等活动,开展公务员知识更新培训10期,提高了公务员的知识素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公务员、事业人员招录、考核、奖惩机制,机关事业人员管理逐步规范。
四是坚持柔性执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争议案件调撤率达到85%以上,按期结案率达99%,全年没有发生因不服仲裁引起的上访事件和集体劳动争议;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断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100人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驻仲裁委员会工作室常态化运行,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运行率达100%,村、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平台运行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管理体系全面完善。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在做好各项职能工作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为民办事实、农村新一轮“5+1”事实工程、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城市建设任务、综治平安、法治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三服务”活动、政务公开等多项全区中心重点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机关作风建设。该局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优化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工作效能,全力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新形象。一是以提升执行力为着力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干部培养选拔,2012年选拔了2位中层干部,严格按照规程真正选拔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的干部;按照《局股级后备干部推荐选拔暂行办法》的要求,组织选拔了第一批股级6名后备干部,优化了干部结构;继续推行副局职领导干部项目化管理,同时在全区率先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延伸至中层干部。目前18个干部项目已基本完成。二是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全年进行作风纪律明查暗访8次,促进全局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三是以化解廉政风险为落脚点,加强重点岗位监督,防止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在新的一年中,该局领导班子将继续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举措,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开创人社事业新局面,为奋力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潘剑云 吴 倩 蒋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