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高位回落 对就业和收入前景仍乐观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2-24 浏览 下载WORD
  【提要】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位回落,“就业形势”、“居民收入”、“农村和城市消费信心差别”数据引人关注,究竟谁才是拉低消费者信心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家统计局中国点击浏览" target="_blank">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昨天(23日)发布2010年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受通胀预期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回落。中国之声记者张棉棉专访了多位经济学家,共同探究“就业形势”、“居民收入”、“农村和城市消费信心差别”三大数据背后原因。

  数据一:67%的消费者认为今年就业形势“好”或“非常好”,究竟能否反映出客观情况?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首先表示,这份数据是根据将近3500份随机抽取的样本而得出的,因此具有较高可信度。

  潘建成:这些消费者有政府公务员、工厂工人、老师等,我们是随机抽样的,比较好的代表了社会公众。农村消费者是通过入户,到家里去,不是随便在大街上买东西时候抽的。城市是通过电话,我们有个电话名录,通过电话调查系统随机拨号,这比去某一个商场或者什么地方调查更有代表性。

  这一判断得到很多专家的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分析: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现在劳动力供给从总量上来说正在发生变化,也就是从过去的供大于求,现在供求基本平衡和结构性短缺,所以整个就业形势上来说,67%的人认为是好的,我觉得这个比较客观。

  不过,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却指出,由于今年的就业形势中还存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问题,因而总体来看,就业压力还是较大。

  杨禹:比如说大学生今年进入到就业市场的增加了几十万人,去年还留了几十万人。再有一个,今年经济复苏的热度到底会有多热,目前来看,不能太乐观,还是谨慎为好,它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多少就业岗位,现在还不能妄下定论。

  杨禹同时推测,为了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国家下一步将在“抑制通胀预期政策”与“发展增速”之间更好的进行平衡。

  杨禹:我们要把管理通胀预期与保持经济的热度相平衡,这也是新的一年宏观调控最难的地方。对中国经济来说,通胀应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但它并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经济最担心的是增速下滑,如果增速下滑,不但企业难以获得利润,使企业内部就业的员工不能获得收入的增长,同时会使得很多有可能形成就业岗位的地方实际中没有形成就业岗位。

  数据二:62%的中国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个人收入状况将处于“好”或“非常好”的状态。怎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国民收入?

  在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永军看来,支撑这一数据的,是大家对经济形势的信心。

  张永军:我觉得这个和中国经济现在比较快速的增长态势比较一致的,从2010年四季度以及2011年初这段情况来看,经济下滑的态势基本得到扭转,甚至还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经济增长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个对就业拉动有一个显著的作用。随着就业形势的好转和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者的收入会有一定的增加。

  另一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指出,要想真正使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从中长期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还需着力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平衡和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余斌: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来看,市场体制不健全,存在明显的价格扭曲,长期的资本低价格,带来了企业过度地利用资本。从二次分配领域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二次分配调节不利。主要是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在很多方面受到歧视,税制结构不合理,调节作用比较弱。

  基于以上考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既处于机遇期,又到了关键时刻。

  余斌: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僵化,对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会带来更大的制约。随着工业化的完成,不平等程度会逐步缓解,但是这个转折不是自然而然到来的。

  不过,余斌特别强调,由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涉及问题较为复杂,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解决,因而需要很长时间的调整。

  数据三:2010年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高位回落,从三季度104下降100点;其中,农村消费者信心平稳,主要为城市消费者信心回落。趋势是否将持续?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农村消费者的信心平稳,是因为2010年的农民的收入增长比较快的,甚至是比城市快,城乡收入的剪刀差在缩减。第二,在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问题是通胀压力比较大,这个主要是点击浏览" target="_blank">农产品价格、食品价格的上升,对农民来说,实际上农产品价格上升对他们是有利的。对城里人来说,当前通胀预期上升对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这样会影响他们的信心。

  潘建成同时指出:通胀预期中贡献率较多的主要为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高居不下的房价因素,这样就使得城市消费者消费意愿大幅下滑,也正是因此,最终拉动了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一线城市,人们对食品的担心程度在今年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项,哪怕是“健康”。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杨禹表示,这其实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吃”的要求也提高有很大关系。

  杨禹:过去我们认为生活水平一高了,跟吃的关系就越来越少了,其实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并不是这样,比如北京上海当居民收入水平比较好的时候,实际上对自己支出的结构,仍然有原来的特征,比如仍然会注重吃。在吃上面还有提高支出的潜力,所以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理论上居民已经摆脱了食品支出增减的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影响,尤其是心理的影响仍然很大。

  对于未来,专家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随着国家管理通胀预期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渐取得成效,消费者信心指数重回升势将不存疑问。
下载 消费者信心高位回落 对就业和收入前景仍乐观.do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