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到位 退休年龄之争才有意义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3-23 浏览 下载WORD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前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会就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

  的确,延长退休年龄,似乎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选择。比如,法国政府去年年底就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将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至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希腊、德国、英国等国也将延长退休年龄提上了议事日程。

  至于中国,关于退休年龄是否提高的争议也由来已久。不过按照人保部去年9月的明确回应,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对此,尹蔚民这次是这样阐释的:中国是人口大国,当前的主要矛盾还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每年有近1000万人的就业安排不了,而农村大约还有一亿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人口红利”不会结束。逻辑是这样的:推迟就业年龄意味着增加就业人口,形成与年轻人抢饭碗的局面,将令本来就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在这种逻辑下,退休年龄似乎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工具。所谓退休年龄之争,也就围绕功利主义的标准而展开―――如果能够解决就业问题,那么45岁“内退”也可以成为选择;在就业形势逼人之下,也就不会轻言推迟退休年龄。然而“退休”本来的逻辑,应该根据劳动者是否还具有劳动能力、是否应该从此享受退休福利来确定。而且,无论确定在哪个年龄退休,劳动者都将能够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这是退休年龄之争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以此观照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是不难理解的。一方面,随着科技医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提高,让延长退休年龄以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有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欧洲“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形成越来越重的财政包袱。可见,他们为缓解债务危机而纷纷拿退休制度“开刀”,是建立在社会保障足够优厚的基础上的,以至于不提高退休年龄,过于优厚的社会保障就难以为继。

  中国的退休年龄之争却缺乏这样的基础和前提。从人均预期寿命来说,法国已经达到81岁,英国79.4,德国79.3,而中国不过以73.5岁排名世界第78位,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提高退休年龄等于直接减少养老福利。而在养老福利方面,我们本来就欠账较多,社会保障体系还远未完善。当法国退休者每人每月可以领取1400欧元到1600欧元,中国企业职工每月人均退休费不过人民币1400多元。很多民众之所以对提高退休年龄有争议,即在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退休福利将因此而缩水。在社会保障方面,如果说发达国家在“取长”,我们则还需要“补短”。

  可见,如果社会保障不到位,则退休年龄之争无意义。有了充分的社会保障,讨论提高退休年龄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前提。

下载 社会保障到位 退休年龄之争才有意义.doc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