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从科教兴省到科教与人才强省
来源:泰州人才网 日期:2011-05-04 浏览 下载WORD

  人才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最可依赖的资源、最可争创的优势。

  ■赵永贤

  今年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这标志着江苏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才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最可依赖的资源、最可争创的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

  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加速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江苏最缺的还是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具备全球思维、战略眼光、国际经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此,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是推进江苏“十二五”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意见,提出江苏人才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精心组织好“中国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集中展示和推介我省有力的引才政策、优越的引才环境和丰硕的引才成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才、项目、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增强江苏引才工作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集聚力。同时,支持各市办好“中国(南京)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无锡)海归创业峰会”、“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等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辐射力,为招才揽才搭建多元化、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在继续实施“双创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江苏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瞄准国际高端领军人才,在科技、教育、卫生、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引进一批在国际和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提升引才层次,不断扩大引才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大培养格局,培养造就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在人才开发中,人才、教育、科技三者密切联系又相互支撑,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科技项目是培养人才的有效载体。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两个率先”的有用之才,必须整合科技和教育资源,构建人才、科技、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一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扶持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一批重点产业和领域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二要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融”的培养模式。整合科技、财税、金融、项目等资源,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力度,形成培养合力。政府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优势学科建设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尤其是要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省“科技企业家”等创新创业人才给予重点扶持。三要加快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以“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为龙头,以“青蓝工程”等区域、行业人才工程为支撑,融合培养渠道,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四要加强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整合培养资源,加强集成支持,建立健全衔接配套、更加完善的科技企业家培养体系。统筹推进 “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在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创立培训基地,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突出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高素质科技企业家。五要更加注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人才。推进人才强企工作,把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聘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人才和省“科技企业家”担任高校“产业教授”。从全国高校选派教授、博士组成“科技镇长团”,到全省各县(市、区)乡镇、园区开展科技创新。引导全国教授、博士到江苏企业挂职服务、选题研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释放创新潜能。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竞争,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还不够强。要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研究,以政策突破带动体制机制创新,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一是深入推进“人才特区”试点。扩大“人才特区”试点范围,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国家级人才特区”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人才特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坚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阻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对于特区创造的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二是创新政策举措。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灵活高效的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分类评价考核办法,鼓励支持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出高校院所,到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转化科技成果或创(领)办科技型企业。探索国际通行的产权、期权、股权激励制度,建立人才与资本结合、技术与贡献结合的分配导向,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回报,实现产学研各方合作共赢的最佳效应。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税收激励,对于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参照缴纳个人所得税进行奖励。三是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整合人才奖项设置,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意见,面向全球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加强对大赛获奖成果的集成支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江苏创业,助推更多的大学生在江苏创业成功。研究制定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四是提升人才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制定推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动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加快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向外资开放人才服务市场的试点,引进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发挥人才服务机构在政策咨询、技术转移、风险投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加强人才公寓建设的意见,建立人才公寓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引导和推动各级政府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创新创业人才生活条件,降低创新创业成本。

  加强考核推动,把人才优先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江苏省委、省政府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江苏“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全面确立了人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中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要落实好人才优先发展的各项要求,关键是要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实绩的重要考核内容,真正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要加强人才投入考核,制定《江苏省市县人才投入考核办法》,将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各级财政人才发展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人才贡献率等核心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定期进行通报,建立市、县财政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稳定增长的机制,引导全社会增加人才发展投入。要构建人才强省战略体系,在大力推进人才强市、人才强县(市、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等院校、企业人才发展指标体系,大力推进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强省战略体系。要发布人才统计公报,建立省、市、县、乡人才发展指标定期发布制度,科学有效地对人才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建立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长效机制。

下载 江苏:从科教兴省到科教与人才强省.doc

分享到: